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,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,国内外许多媒体记者前往灾区进行报导。2018年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,汹涌新闻特别策划《汶川十年·镜头无尘》系列报导,与其时深化灾区的九位拍摄记者对话,开掘形象背面的感人故事。陈庆港把在地震现场拍摄的一张相片命名为《走出北川》。他说:“这个‘出’字包含了我在四川目击的全部磨难和救赎。”

  陈庆港:“5·12”地震发生后两小时我就去了杭州的萧山机场,想方设法赶往四川。5月14日清晨我抵达绵阳开端采访,5月22日完毕采访脱离北川。

  陈庆港: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废墟。5月14日我进入北川县城,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废墟,脚底下都是哭喊声和求救声。提起那场地震,我一闭上眼便是这样的场景。

  陈庆港:形象最深入的事有两件。一是在北川县城与废墟底下那个女孩对话。这是我到现在心里还过不去的一个坎,我一向不能宽恕自己没能像许诺的那样等她被救出。

  别的一件是在绵阳神州体育馆的寻人墙前,我看到四处都是拿着寻人启事的爸爸妈妈。他们沉痛备至,心急如焚地拉着路人问询。每一张寻人启事都包含了对家人的挂念。我上前将墙上的寻人启事都看了一遍,拍下了每一张。我感触到了一些在灾祸现场被扩大的情感:人与人之间的相依为命、彼此扶持、激烈的情感需求和生命间的相互温暖。

  陈庆港: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这么惨烈的场景。白日四处奔波采访,晚上发完稿安静下来,我会不可思议地坐在电脑前哭,脑子里一片空白。很难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,不是沉痛,不是悲伤,也不是怜惜。人的视觉感触真的很激烈,会在一会儿承受许多的信息,然后影响一个人的心里。我在很长的一段时刻里都惧怕看见废墟,不敢长期待在修建里,坐在房间里会下认识地挑选坐在离门近的方位。

  我记住回到杭州的第一个晚上,我深夜忽然被噩梦吵醒,浑身发抖,操控不住地放声大哭。在现场看到的东西太影响人,需求绵长的时刻去平复。一同这会改动一个人的日子方法,也让自己能看清许多东西。生命很宝贵,生命也很软弱。生命中会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,所以我会愈加爱惜每一天。五年后我才从头回到四川,刚走进北川老县城就操控不住地流下眼泪。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2008年在地震现场的那些场景。

  陈庆港:在灾祸报导中的“好”相片,首先是实在的,能给群众传递新闻事情的实在内容,使更多的人赶快得到协助。在“5·12”地震救援其间,新闻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救援力气,哪里的灾情得到及时的报导,哪里就能快速的取得协助。所以其时还有不少受灾状况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的城镇,想方设法派人去找记者。

  这一路走来我简直没有做任何挑选,我记载下我看到的全部。这是一场极端巨大的灾祸,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将它彻底记载,所以只能尽或许多的去记载。记载灾祸,能够协助人更多了解灾祸,当它再次来暂时,会有更多应对它的方法。

  一同,我以为一张“好”相片是注入了拍摄者情感、观念和情绪的。尤其是在灾祸现场,它能协助人们打败失望、惊骇,能给人们带来期望。一同它并不虚伪,也不逃避人在灾祸中的苦痛。正如《走出北川》那张相片中,那个男人的目光深深招引了我。在其时,简直每个人的目光中都充满了不安与紧张,而他的目光是那么安静与坚决,像看穿了全部。那一刻他好像现已脱离了自己所在的苦痛地步,见到了自己终究的归宿。当他目光和我相遇时,他静穆的神态乃至安慰了我。

  陈庆港:每一个拍摄记者,在每一个新闻现场,心里或许永久都存在一个没来得及拍的瞬间。所以,新闻拍摄自身便是个惋惜。

  陈庆港:地震发生后第九年我回到北川老县城遗址,以航拍的方式记载下废墟内部的样貌,包含许多从前的日子细节。本年是“5.12”地震十周年,我又回到北川,在那里拍摄一部关于重组家庭的纪录片。

  2018年5月18日,在绵阳体育馆门口寻人墙前,十几张是非打印的寻人启事招引了陈庆港的留意。这些幸存的孩子来自北川的一所小学,他们的家人都在地震后失去了音讯。在一张水彩笔画启示里,幼嫩的笔触描绘出从前的美好日子。画中的父亲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花园里游玩的女儿,女儿说:“我要找爸爸,是我最大的愿望!” 陈庆港读完了这面墙上全部的寻人启事,他举起相机对着每一张都按下快门。“这些留在相片里的笑脸和美好日子,让我感触到这儿从前的温暖。”

  在四天前,5月14日正午,通过连夜的曲折行进,陈庆港到了北川县城的进口。山体滑落下的巨石拦住了通往城区的必经之路,陈庆港爬上石堆为救援队让路,一小队解放军兵士抬着一位受伤的哀鸿在石缝中困难穿行,尽管担架上的男人面无人色,但陈庆港从他的目光里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期望。

  下午,陈庆港总算走进了北川。县城里回响着消沉的呜咽声,呼喊着亲人姓名的哀鸿们在身边跑过。陈庆港踩着瓦砾穿行在废墟里寻觅拍摄角度,模糊间他听到脚下的缝隙里传出弱小的声响。一个年青的女声不断在喊口渴,陈庆港急忙从救援兵士处要来一根细长的吸管,一头插在自己的水瓶,一头顺着声响的方向伸进那条缝隙。几十秒后,他看见水壶里的水在一点点变少。“我还要在下面待多长期?”女孩的声响在哆嗦。陈庆港大声告知她坚持住。

  2008年5月14日,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,陈庆港测验向被压在废墟下的哀鸿输水。陈庆港 图

  忽然,陈庆港听到头顶的废墟上传来短促的脚步声。他动身发现全部人都在向县郊外的高处奔驰。一位救援兵士喊着“堰塞湖要垮塌了”,冲过来拉起他就跑。没跑出几步,陈庆港想起废墟下的女孩,又返身跑回,把水瓶和吸管从头固定好。十年后回想起这一幕,陈庆港堕入深深的自责:“我刚给了她活下去的期望,却回身自己去逃命。”

  5月16日,陈庆港决议跟从抢险队一同前往茶坪乡,地震发生后那里与外界失去了全部联络。在落石不断的山路间,陈庆港目击了一场至今难忘的葬礼。一位刚逃出茶坪乡的哀鸿告知他:“再走几公里就出山了,成果发生了余震,孩子爸爸就在这儿被山上滚下的石头砸中。”陈庆港站在远处不敢靠前,弯下腰朝这一家人鞠了个躬。走出几十米外他才发现自己握着相机的手止不住地在哆嗦。

  2008年5月16日,四川省安县茶坪乡,男孩与母亲在路旁边为遭受落石逝世的父亲举办葬礼。陈庆港 图

 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每逢完毕采访坐下来发稿时,陈庆港总是对着相片不自觉地流下眼泪。与废墟下那个女孩的对话不断在耳边环绕,他决议再回北川县城。

  5月17日,陈庆港回到之前女孩被埋的废墟时发现那里已改头换面,多了许多搬动的痕迹,那条输水的缝隙也已难以辨认。陈庆港不甘心肠对着废墟喊了几声却没有任何回应,“或许她现已被救出来了吧”。脱离前,一个男人叫住背着相机的陈庆港。他指着一片废墟,说想和妻孩拍一张最终的合影。“我每天都来这儿找她们,现已第六天了,估量是没啥期望了吧”,说完男人长叹一口气,苦笑着暗示陈庆港给他拍摄。

  从四川回来的第一个晚上,陈庆港在睡梦中猛地吵醒,莫名地声泪俱下。几个月后,他又从硬盘里翻出那张进入北川前拍下的相片,将之命名为《走出北川》。“这个‘出’字在我心中绝不仅仅是个动词。它包含了我在四川目击过的全部磨难和救赎。”

  陈庆港,男,生于1966年,汹涌新闻首席记者,曾任《杭州日报》首席记者。“5.12”汶川地震采访著作《走出北川》获第52届世界新闻拍摄竞赛(荷赛)突发新闻类单幅一等奖。


必一运动体育
上一篇:无尘车间施工 下一篇:无尘室中的打工者 每天最长作业16小时(组图)(1)_社会万象_光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