斑驳的古城墙依势而建,悠悠护城河穿城而过,古街老巷流淌人间烟火……漫步在有着2200多年建置史的武冈古城,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。这里传统建筑集中成片,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,可谓沾不得半点“烟火”。

  为守护古城不被火灾侵扰,武冈市委、市政府在原有的辕门口专职基础上,打造“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、职能部门通力协作、街道社区抓好落实”的联动体系。成立以街道办、古城委、公安、专兼职员为主体的古城区“巡防队”,以防宣结合的方式做到宣传教育前置覆盖,全面提高游客和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。

  “我们这支8人队伍主要负责古城区内灭火救援、隐患排查以及宣传工作,防火压力还是挺大的。”辕门口专职队长刘学告诉蓝叔,五一期间古城游客众多,有了“巡防队”的参与,古城及周边社区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。

  “注意用火,烟头不要乱扔!”玩水要小心,谨防跌落!”除了口头提醒,“巡防”队员的脚步也没停下。他们与消防员一起开展敲门宣传、安全巡查,一天走上万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,甚至于古城内基本防控单元及古城水源、消火栓分布都了然于胸。

  “再这样下去,我觉得他们都可以帮忙灭火救援了。”刘学打趣道。联防联治的工作模式,不仅助推了古城隐患排查、灭火演练、消防宣传、服务群众等工作提质增效,更提高了古城抵御火灾的能力。

  “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,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”,这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浦市古镇,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,今日的浦市,依然保存着曾经的古韵。

  走在古镇,一座座古村院落映入眼帘,生活在古镇中的老人告诉蓝叔,古院落里都有一口“大水缸”,水缸里的流水源源不断。它的出现不光解决了村民生活用水,更是古人扑灭初期火灾不可缺少的“法宝”。

  古镇里不仅有缸,还有水井、水塘,一群名不见经传的设计与缔造者,为浦市古镇构建了一个兼具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的“防火系统”。

  古人的“防火”智慧,代代相传。现如今,防火“接力棒”传到我们手中,如何让小镇的“防火系统”更加完善?我们一直都在努力。

  五月的清晨,又逢古镇赶集日。每到这天,消防宣传服务队队员都会乘上宣传车,抵达集市开始一天的消防宣传。戏剧、快板、苗歌……大家拿出“十八般武艺”,以传统曲艺结合消防安全知识的形式,吸引行人驻足学习消防常识。

  艳阳普照的日子,古镇常会突遇“细雨绵绵”,路上行人却鲜有进屋躲“雨”的。原来,这是古镇专职正在给大家演示如何使用消火栓出水灭火。浦市镇专职也是全州99个乡镇专职的一个“缩影”,他们不仅肩负灭火救援的重任,更通过言传身教,努力让每个老百姓学会火场自救。

  从起初宣传车前寥寥数人,到如今“门庭若市”,通过日复日一日的宣传,古镇居民的灭火“法宝”不再只有水缸、水井、水塘,更多了灭火器、水枪、水带……

  “岩石打造的206个太平缸放置在各天井中, 平日用来收集和储存雨水,发生火灾时能派上大用场。”来到被誉为“民间故宫”和“天下第一村”的张谷英村,岳阳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宣传员带领蓝叔漫游古村团寨,追溯古人防火智慧。

  “溪自阶下淌,门朝水中开”“天晴不暴晒,雨雪不湿鞋”说的正是张谷英村。古村位于岳阳市岳阳县境内,始建于明朝,现有房屋1700多间,总建筑面积五万余平方米,是我国保存得最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。

  为切实保障古建筑群消防安全,辖区消防部门在管理措施、人员配备、技防设施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,为古建筑穿上“防火罩”。

  “我们村基本都是古建筑,防火压力不小,但六百年来,几乎没发生过大的火情,村里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得很牢靠。”张谷英村管理处工作人员说,为做好古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,消防部门会定期上门排查消防隐患。

  同时,大队指导镇政府12名网格员和30多名安防员定期开展消防宣传,通过宣传大屏、“村村响”广播、“敲门”行动,将消防安全知识高频次、广覆盖地进行普及,提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。

  “一旦有火情发生,独立式烟感探测器会第一时间预警,村民、古村微型消防站、村委会、辖区消防救援站等快速联动、迅速处置。”在张谷英村,灭火器、消火栓、烟感探测器等现代消防设施器材随处可见。消防水池、水泵房、应急疏散系统、预警检测系统也在陆续建成中,真正做到了从无到有,从杂乱无章到完善有序的提升。


必一运动体育
上一篇:边框玻璃隔断和有边框玻璃隔断的区别 下一篇:安全零距离 森林防火正当时防火指南要牢记!